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怎么解释?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怎么解释?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3.03.07 · 3796人看过
导读: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不履行其负有的法定义务。其中,行为人赋予某种特定的义务,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总而言之,不作为犯罪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应为、能为而不为。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怎么解释?

一、不作为犯罪的概念怎么解释?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例如,遗弃罪就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罪。遗弃罪是指对因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生活来源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的行为。

不作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不作为危害行为的前提。刑法中所讲的特定义务,不是一般的道德意义上的义务,而是行为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内,基于特定的事实和条件而产生的法律上的义务。一般来讲,这种义务是根据以下几方面具体确定的: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例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情节严重的,就构成《刑法》第261条规定的遗弃罪。

2、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例如,值班锅炉工有注意锅炉压力变化的义务;上级机关的领导有监督下属机关和人员的义务,不履行这种义务,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就可能构成不作为犯罪。

3、由行为人已经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这主要是指行为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例如,驾驶员在交通肇事撞伤人以后,就负有立即救护伤员的义务,如果他不履行这种义务,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要负不作为的责任。

第二,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特定义务。如果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履行这种义务根本不可能,则不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例如,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灭火时,因为水源枯竭,因而不能继续扑灭大火,造成严重损失,消防员的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有什么特征?

1、不真正不作为犯是违背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义务的犯罪 。

(1)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不作为犯的一种,必然具有不作为犯的本质特征,即违背法定义务。在刑法理论中所有不作为犯罪的问题无不以特定义务为基础, 它反映了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和构成要素,是决定不作为犯罪能否成立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看出,不履行义务是不作为的本质特征,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不作为犯的一种,自然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

(2)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不是明文规定于刑法规范之中,而是来源于非刑法规范或产生于特定的法律事实。这是与真正不作为犯的重要区别之一。所谓非刑法规范,是指除了刑法典和附属刑法之外的法律规范。产生于非刑法规范的作为义务并不直接具有刑法上的意义,只有经刑法规范确认或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于受侵害的境地或危险时,才转化为刑法意义上的作为义务。

2、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发生犯罪构成要件结果的犯罪。

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以危害结果发生为必要条件的犯罪。一般而言,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明文规定于刑法规范之中,违反该义务即构成犯罪, 受到刑法的否定评价,而不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必要条件。

不真正不作为犯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发生犯罪构成要件结果的犯罪;另一个是不真正不作为犯是违背防止危害结果发生义务的犯罪。其中,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犯罪义务不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2017.10.30 3975次阅读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一)法定的对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属于拘役和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故意伤害罪除外)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023.04.13 1082次阅读
  •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则具有隐蔽性、消极性、间接性和违法性等。
    2022.11.08 98224次阅读
  • 2017.07.08 8523次阅读
  • 抗辩权就是因请求权人行使权利,义务人有可以拒绝其应为给付的权利。抗辩权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
    2021.07.02 1484次阅读
  • 不纯正不作为犯概念,就是负有义务的人员不履行防止损害的义务,而造成了他人的危害事实的违法行为,具体情况下是需要根据实际的不作为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来进行处罚的,避免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2022.11.10 2423次阅读
  • 2018.07.05 594次阅读
  •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2021.01.06 1482次阅读
  • 作为与不作为的概念是:危害行为的两种基本方式,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没有履行是不作为成立的事实前提。
    2022.11.21 7558次阅读
  • 2021.03.26 355次阅读
  • 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著作权,仅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广义的著作权既包括狭义的著作权内容,还包括著作邻接权。
    2019.05.30 948次阅读
  • 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概念是当事人的不作为行为与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的联系,对于相关情况的应当从不作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认定,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和处理。
    2022.11.04 3191次阅读
  • 2021.03.30 372次阅读
  • 盗窃行为是指以违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规避他人管控的方式,转移而侵占他人财物管控权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019.07.11 1189次阅读
  • 状态犯是指犯罪嫌疑人完成犯罪后,其行为仍处在不法状态,继续实施犯罪。状态犯和继续犯虽然都存在不法状态,但是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的不法状态,在犯罪行为实施后产生;后者的不法状态,在犯罪行为事实中产生。
    2022.11.16 283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428次阅读2023.06.04
  • 强制猥亵罪包括同性。强制猥亵罪,指的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这里的“他人”包括男性。我们在遇到强制猥亵罪包括同性之间的吗的问题时,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03次阅读2023.06.04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盗窃罪是状态犯吗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131次阅读2023.06.04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被入室盗窃报案是否有用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690次阅读2023.06.04
  •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要件有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88次阅读2023.06.04

刑事犯罪辩护专题解读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