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与上海昌申律师事务所联合整理 · 2023.03.02 · 2649人看过
导读: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通过意识形态,还有就是具体的主观方面的意思来进行一个不同的区分,当然需要明白的是,在意识形态和意志方面的话,主要表现为的是一种放任的,就是可以按照间接故意来进行一个确定。
怎样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一、怎样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1、意识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两者意识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2、在意志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志表现为放任,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为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这种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具体表现为笨拙失误、轻率不慎、缺乏注意,或者未履行法律条例强制规定的安全或审慎义务。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

理论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依据刑法基本原理,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基于犯罪的构 成要件,对行为人做主客观统一的综合评价。而在这其中,对于犯罪人主观方面的认定,要看其是否有罪过。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并无罪过,则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在 传统刑法理念中,罪过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具体而言,故意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又可分为过于自信过失和疏忽大意过失。从而形成了: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过于自信过失和疏忽大意过失这四种罪过类型。在这其中可以看到: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存在接壤的领域,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重 合之处,因此如何正确区分它们,需要结合刑法条文和刑法原理具体考量之。

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和对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标准的二次构建。理论上来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 论,但是在通说的指导下,结合对于行为人主观心理细致而详尽的分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统一。这说明建立在对于犯罪人主观心理过分追求之基础上的刑法 理论,在实践的领域尤其是在疑难案件的领域缺乏可操作性。这就需要我们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对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分标准进行第二次构建。

二、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

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都构成了危害,明知道会造成危害但是还要放任自己,对于危害结果漠不关心则属于间接故意。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话,可能是很多人都比较模糊的一个状态,因为两者是非常的相似的,但是还是有一个本质方面的区别,前者的话它毕竟已经属于故意类型的犯罪的处罚力度较深,后者是较轻的。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 2020.09.25 344次阅读
  • 区别: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是放任态度的,而过失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2、在量刑上也会有不同。对于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过失犯罪,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021.12.02 873次阅读
  • 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希望,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或不发生都不存在希望。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构成因素上的不同。
    2022.11.09 40024次阅读
  • 2021.03.25 465次阅读
  • 区别: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是放任态度的,而过失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2、在量刑上也会有不同。对于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过失犯罪,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022.01.17 893次阅读
  • 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间接故意属于故意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但仍然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过失犯罪中,当事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危害,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在主观意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2022.11.07 1956次阅读
  • 2017.07.27 1119次阅读
  • 区别: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是放任态度的,而过失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2、在量刑上也会有不同。对于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过失犯罪,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023.04.25 1035次阅读
  • 1、定义不同。2、发生的情况不同。3、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022.11.08 2273次阅读
  • 2020.12.04 325次阅读
  • 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客观上不会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2022.07.15 1086次阅读
  • 1、定义不同。2、发生的情况不同。3、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022.11.12 1535次阅读
  • 2020.11.10 404次阅读
  • 两者的不同点:第一,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放任,过失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第二,量刑上不同。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1.01.04 1319次阅读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区别有发生情形及危害后果和刑事责任不同,从处罚上,过失犯罪的责任较轻,而间接故意也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过失犯罪是主观上存在过失,但是也造成危害后果。对间接故意的处罚比直接故意较轻,法院在量刑时都要考虑。
    2022.11.16 201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告重婚罪要去哪个部门相关的法律规定。
    1309次阅读2023.06.05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合伙人偷钱是否算盗窃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925次阅读2023.06.05
  •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行为犯吗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234次阅读2023.06.05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非法占有和盗窃罪的区别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600次阅读2023.06.05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开设赌场罪的认定界限是怎样的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256次阅读2023.06.05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