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破产清算精选解答 > 破产补偿款是否扣个人所得税费用

破产补偿款是否扣个人所得税费用

时间:2024.09.18 标签: 公司经营 破产清算 阅读:866人
律师解析:
通常情况下,破产清偿款项并不包括个人所得税
对于因破产而关闭的企业的员工而言,他们所获得的一次性的安置费用是无需征收个人所得税的。
这一政策的制定旨在保证这些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及他们在破产后能够重新找到工作的权益得以维护。
然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若破产清算款超过了法定的安置费范畴,并且其中包含了具有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部分,那么这部分收入可能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法律依据: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破产程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破产财产的移交、清理和估价。②对破产公司未履行的合同,清算人决定解除的,另一方当事人因合同解除受到损害而发生的损害赔偿争议,由法院裁定......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有债务的,可以与当事人协商分期履行债务的清偿,签订书面合同,按照合同分期履行义务即可。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

1、禁止对债权人个别清偿。2、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会同时指定管理人,由管理人来对破产的一系列事情进行管理。3、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公司申请破产条件有哪些

    彭彦林律师

    《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可申请企业破产。

    播放量:629 2022-06-09
  • 公司清算的法律规定流程是什么

    彭彦林律师

    公司清算的法律规定流程是:(一)成立清算组。(二)接管公司。(三)清理公司财产。(四)接管公司债务。(五)设立清算账户。(六)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进行债权登记。(七)处理与清算相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收取公司债权。

    播放量:795 2022-06-09
  • 公司破产清算财产评估如何进行

    彭彦林律师

    对破产企业财产进行评估,应以财产强制快速变现为评估的前提条件,因此应选取用清算价格法做为评估的主要方法。法律、法规允许公开出售的财产,以基准日现行市价为基础并充分考虑财产快速变现对交易价格的影响确定其清算价格。

    播放量:467 2022-06-09
余婷婷律师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朝阳区律协女工委委员,西城区广外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执业以来,办理案件数百起,诉讼经验丰富,法学功底扎实,逻辑思维敏捷,擅长刑事辩护、合同纠纷、经济纠纷、房产纠纷等,以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好评。 力争做一名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律师。

立即咨询
  • 企业破产重整解除合同怎样赔偿

    1646人阅读

    企业破产重整解除合同通常需给劳动者经济补偿,以保障其权益。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超六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工资基数为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但劳动者有过错可不支付,解除合同要遵循法定程序,特殊情况依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处理。

  • 公司报销款不批如何办

    1306人阅读

    公司报销款未批准,首先确认报销制度与审批流程是否合规。若制度明确且流程走完,找审批部门或人员了解原因,如单据不齐等。认为审批不合理,按规定向人力、上级或投诉渠道反映,要求重审或解释。同时保留报销凭证及沟通记录,若公司违规,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权,解决问题要冷静理性、合法合理。

  • 未实缴可以申请破产吗

    1051人阅读

    在商业领域,未实缴时公司符合条件仍可申请破产。未实缴指股东未足额缴纳出资,但不影响公司在面临严重财务困境、无法偿债或继续经营损失更大时依法向法院申请。申请需遵循法律程序,法院会审查评估,未实缴出资问题会被考虑但不必然导致申请被拒。若批准破产启动清算,未实缴出资可能被要求补缴。

  • 传媒公司注销了合约还有效吗

    1734人阅读

    传媒公司注销后,其签订合约效力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合约由公司法人签订,公司注销法人资格消失,合约效力终止;但合约权利义务涉及第三方利益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相关方有约束力,如知识产权权益在一定期限受保护,要依合约内容和法律规定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