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取保候审精选解答 > 协助组织卖淫罪是否可以取保

协助组织卖淫罪是否可以取保

时间:2024.10.28 标签: 刑事辩护 取保候审 阅读:1121人
律师解析:
协助组织卖淫罪是否可以取保候审视情况而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抢劫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

哺乳期妇女犯了诈骗罪后,尚未判决的,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被判刑之后,可以进行监外执行。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

取保候审的人买飞机票要经执行机关批准才可以。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申请取保候审的流程

    彭彦林律师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2、取保候审的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3、取保候审的执行。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播放量:943 2022-06-09
  • 取保候审多久必须结案

    覃程律师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播放量:361 2022-06-09
  • 批捕后能取保候审吗

    覃程律师

    能。只要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批捕后也能取保候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播放量:957 2022-06-09
刘子健律师

湖南湘声律师事务所

刘子健律师,法学硕士,并具备11年医药流通及临床药学背景、经验,在2016年已取得执业中西药师资格以及中药师资格。在医疗医药领域纠纷上具备敏锐的视角,能够提出更专业实用的合理建议。刘子健律师在执业前后已独立承办各类案件300余件,擅长代理:劳动争议纠纷、工伤纠纷、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合同纠纷案以及网络信息犯罪案件辩护。

咨询该律师
  • 被拘留期间可以被保释吗

    1873人阅读

    被拘留期间能否保释依具体情形判别。满足取保候审条件可申请保释,条件包括:可能判管制、拘役或单处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无社会危险性;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且取保无危害。但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一般不批准。最终由公检法等依实际审查判定。

  • 酒精不超过多少可以取保

    1825人阅读

    在我国,取保候审与酒精含量无直接关联,主要依案件实际情况决定。包括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身情况,如过往表现、再犯风险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单处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无社会危险性等多种情形,司法机关依法综合判断能否取保候审。

  • 一般律师费在取保后多久到第一阶段

    1997人阅读

    律师费支付阶段并非固定在取保后某一特定点,而是在委托代理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内,依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按约定计费方式和标准支付。取保阶段委托律师,付费依具体服务和工作进度而定,有的律师取保手续办完先收部分费用,后续再收剩余。付费时间和方式应在合同明确,有疑问可与律师沟通协商,以避免纠纷。

  • 醉驾可不可以不拘留直接取保

    1134人阅读

    醉驾通常会被拘留,但满足特定条件可申请取保候审。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若犯罪情节不严重、有悔改表现、无再犯可能、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情形可适用。能否取保及具体条件、程序由公安机关依案件实际判断决定。司法实践中醉驾多先采取拘留措施,法律赋予司法机关裁量权以保障权益和公正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