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案证人撒谎有什么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案证人撒谎有什么法律后果?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59095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中,可能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罚款、拘留的处罚,再严重一些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由于我国对伪证罪的立法规定,限制在刑事诉讼中,所以民事诉讼中的伪证一般很难构成犯罪,偶有甚者,视情况可按妨害作证罪或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处罚。
民事诉讼案证人撒谎有什么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中,证人是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人物,但因为证人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证人的证词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改变,甚至在有的时候在诉讼中处于不利的一方会想尽办法让证人改变自己的证词,甚至要求证人撒谎。那么民事诉讼案证人撒谎有什么法律后果呢?

民事诉讼案证人撒谎有什么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中,可能视情节的轻重,给予罚款、拘留的处罚,再严重一些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由于我国对伪证罪的立法规定,限制在刑事诉讼中,所以民事诉讼中的伪证一般很难构成犯罪,偶有甚者,视情况可按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当事人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只要知道案件情况的,就可以作为证人。

(一)基本要求

1、证明的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相适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3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2、证人能够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用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二)作证的形式

1、书面证言或视听资料或双向视听传播技术手段

《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条对“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作了具体规定,是指(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以上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2、出庭作证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涉及证人出庭作证具体操作程序的规定有3条(分别是第54条第一、二款,第55条,第58条)。具体程序是:

(1)、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申请,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人民法院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

(4)、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综上所述,如果证人在法庭上撒谎,情节较轻就会被罚款甚至拘留,如果情节的严重对案件以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就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小编提示,大家在出庭作证的时候,一定要公正诚实,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影响一个案件的判决。以上就是律图小编整理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