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仲裁法规 > 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

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7 · 63788人看过
导读: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民法总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婚姻法》将被废止。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哪些年龄段的人?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我国《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主要标准是年龄和精神状况,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 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1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 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主要是由自然人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而年龄是自然人获得认知能力的最基本条件。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心智健全,主要依据自然人的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如果他在行为的那一刻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行为是适当并公平的,而且即使对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行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如年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生理条件,对自然人的意思能力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综上所述,《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为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只能进行部分民事活动,其法定代理人扮演一定的角色。这种范围的限定根据认知能力科学划分,年龄和精神状况作为重要指标,公平对待每一位国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仲裁法规相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