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驾车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

驾车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0946人看过
导读:因逃逸致死的对象必须是行为人交通肇事行为致伤的人,而不是其他人。行为人对交通肇事行为致伤的人负有及时救助的义务,是法律所保护的“致伤的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下而产生的义务,肇事者有能力实施救助而不实施救助行为致受伤的人发生了死亡的结果。
驾车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

对于驾车逃逸的事件,在现实中是发生的比较多的,主要是因为肇事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因而选择了驾车逃逸。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受害者的死亡,那么驾车逃逸致人死亡的该怎么认定呢?请阅读下文进行具体了解。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在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因逃逸致死的对象必须是行为人交通肇事行为致伤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2、行为人对交通肇事行为致伤的人负有及时救助的义务,该义务是由于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这一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致伤的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下而产生的义务,肇事者有能力实施救助而不实施救助行为致受伤的人发生了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对受伤人员死亡的结果持过失心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受害人死亡结果的心理状态。这种过失的主观罪过形式是对肇事者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关键。如果肇事者明知不实施对受害人的救助行为会发生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将被害人带离现场而逃逸,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心理态度,则已超出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4、行为人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行为人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

(1)行为人肇事行为致受害人受伤,但伤情不致引起死亡结果,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原因的介入引起受害人死亡的结果,这一结果与逃逸行为没有直接的必然因果关系,对肇事者只能按刑法133条规定的第一个量刑幅度处罚。

(2)如果肇事者的行为使受害人伤势严重,若不及时救助,就会发生死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介入的原因导致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即肇事行为与肇事者逃逸行为是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介入的原因只是死亡结果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条件时,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

对于驾车逃逸致人死亡的,不仅仅是情节恶劣,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刑法》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肇事者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另一方,还需要对死者家属进行相应的赔偿。律图小编为你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