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损坏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损坏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1 · 2699人看过
导读:损坏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事已经造成了损害结果,侵权行为是违法的,这种违法性就表现在当事人所陈述的这些事实本质上都是谣言,被侵权人的名誉受损和侵权行为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侵权人的行为存在着过错性。
损坏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损坏名誉权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

名誉权是公民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只有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严,其侵害行为才具有违法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了损害,就是违法行为,而我认为该不法行为只能是积极地作为,不可能也不会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因为公民权的实现,只要求他人不加损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积极协助即可实现。

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暴力侮辱,指对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胁,而使他人的名誉受到侵害;语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词对被害人进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当众出丑。文字侮辱,即通过文字,图形等对他人进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间接地因果关系,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在名誉侵权行为中,由于侵害名誉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精神损害,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都是通过无形的、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损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一般说来,只要侵权人的行为是违法的,且有过错,即便是间接损失,也应看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有过错。

法律上详细的规定损坏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名誉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为人处事去维护的,某种程度上人们所陈述的事情如果真实存在着的话,就像是新闻工作人员报道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这不构成损坏名誉权。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名誉毁谤相关

  • 357次阅读
  • 侵犯名誉权的判刑:1、恢复被害人的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2、公民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酌定。3、构成侮辱、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4-02-25 1366次阅读
  • 2023.03.07 3028次阅读
  • 467次阅读
  • 侵犯名誉权的判刑:1、恢复被害人的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2、公民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酌定。3、构成侮辱、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4-03-01 1263次阅读
  • 2023.03.08 3778次阅读
  • 340次阅读
  • 损坏名誉的赔偿标准为: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2024-03-01 1474次阅读
  • 2023.03.04 1791次阅读
  • 32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名誉毁谤最新文章

遇到名誉毁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