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办案流程 > 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是否有规定

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是否有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5 · 3065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法当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法院的开庭时间,但是规定了法院应该在立案以后的6个月之内完成审理工作。而且,原告和被告也只能在开庭的前三天才收到法院的通知,意思就是,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开庭的时间完全是由法院自行安排。
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是否有规定

一、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是否有规定?

1、民事诉讼的开庭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4、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民事案件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第一百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原告在正式起诉之前肯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绝大多数的原告都希望法院立案以后能够尽快的安排开庭时间,可是开庭的时间,并不是以原告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没有正式开庭之前,原告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准备工作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办案流程相关

  • 348次阅读
  • 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的规定如下: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24-02-28 830次阅读
  • 2023.03.07 9903次阅读
  • 482次阅读
  • 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的规定如下: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2024-02-23 1381次阅读
  • 2023.03.08 6979次阅读
  • 353次阅读
  • 一审民事案件如果是简易程序的必须在三个月内审结,一般程序的在六个月内审结。何时开庭审判员一般根据手头的案件多少要安排。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2024-02-24 1373次阅读
  • 2023.03.02 3948次阅读
  • 45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办案流程最新文章

遇到办案流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